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的日益重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2024年,有望成为BIPV技术快速发展的元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级别,为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BIPV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投资机会所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BIPV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4年,全球BIPV市场规模将达到新的高度,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随着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建筑领域对绿色建材需求的增加,BIPV市场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双碳政策下,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4000亿元。在成本持续下降、鼓励政策以及隐含收益逐渐被认可的带动下,BIPV市场规模到2030年或将达到4000亿元左右,累计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0.1%提升至2030年的5%。
技术创新是推动BIPV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BIPV组件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应用,使得BIPV产品更加美观、耐用且经济高效。这些技术突破为BIPV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BIPV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明确了BIPV技术的推广目标和路径。同时,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提高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准入等。
《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BIPV产业链涵盖了光伏组件制造、系统集成、建筑设计与施工等多个环节。随着BIPV市场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可以关注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单位。
BIPV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和交通设施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BIPV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投资者可以关注具有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的细分领域,如分布式光伏电站、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等。
BIPV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跨界合作与模式创新。光伏公司与建筑建材公司、能源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将推动BIPV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投资者可以关注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意愿的企业,以及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2024年有望成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快速发展的元年,万亿市场大爆发为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把握投资机会并注重风险控制。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应用领域以及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投资者有望在BIPV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共线日,中国光伏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中国BIPV联盟、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长三角BIPV研究院、无锡新能源商会、无锡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建智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高端论坛】,欢迎广大光伏同仁积极参与,期待与您在上海的相聚!
本站标注来源为“索比光伏网”、“碳索光伏、索比咨询”的内容,均属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请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未经允许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谢谢支持与配合!
安徽:围绕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建筑光伏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方向,加强先进光伏中试平台建设
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就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意见发布公告。围绕先进光伏、新型储能、氢氨能等重点领域,聚焦钙钛矿及叠层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高效电解制氢、低温低压氢氨醇转化等关键技术突破,建设若干具有行业引领性的中试平台,开展关键材料性能优化、核心部件可靠性验证及系统集成工艺放大测试,加快推进长寿命储能系统、高密度氢能储运装备等技术的工程化验证与产业化应用。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而Gangtise投研分析,假设2025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4-16亿千瓦,若需求侧响应能力占5%,全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年度运营收益约50亿元。随着政策推进和市场机制完善,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102亿元,2030年超千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最大负荷达16.3亿千瓦,若需求响应能力达5%,虚拟电厂调节规模将达8000万千瓦以上。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光伏市场迎来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累计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000GW,迈入太瓦时代。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实现212.21GW,同比增长107%。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规模将由215—255GW上调至270—300GW,全球新增装机规模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但随后,2025年6月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14GW左右,呈现断崖式下滑。受“抢装潮”影响,3月价格有所抬升。
近期,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频传捷报,一批大额订单的签订不仅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更折射出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光伏产业的强劲竞争力。从趋势来看,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正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选择在海外投资建厂,这样既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又能更快速地响应当地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随着光储一体化、智能光伏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化。
据可持续发展平台Slimster近期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荷兰户储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装有户储的家庭比例图示:蓝色(左):配有光伏的家庭蓝色(右):没有配光伏的家庭净计量机制即将退场,迎来新转机调研指出,储能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光伏上网电价及“净计量补贴机制”即将终止的影响。*净计量补贴机制:计划于2027年全面取消。荷兰储能市场的发展,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经济驱动”过渡的关键阶段。
钙钛矿御电光储充一体项目入选深圳市首批建筑光伏一体化及 “光储直柔” 建筑示范名单
近日,由广东风丽新能源投运的深圳坪山御电光储充一体项目成功入选深圳市2025年度(第一批)建筑光伏一体化及“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名单,成为市级首批示范项目。御电光储充一体项目是深圳首个面向公众的钙钛矿光储充示范工程,以光储充一体化技术为核心,融合钙钛矿光伏组件等前沿技术,构建起集光伏发电、储能、超充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步整合多元配套业态。
2025年,英国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突破2GWp,迎来近十年来最佳开局,同时还有3.GWp的大型地面光伏项目正在建设中。年初,预计2025年英国市场将新增3GWp至3.5GWp的装机容量。截至目前,今年申报量已超过7GWp,第二季度申报量超过5GWp,这是有史以来最佳上半年表现,且第二季度成为申报量最高的季度。因此,预计未来三个月将相对平静,地方规划局可借此机会处理尚未批准的8GWp项目。2025年,地方规划局和政府层面的规划申报量均创历史新高。